如果提及互联网思维,一定听过一句名言名言:“得屌丝者得天下”,以及雷军的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。这两种思想影响了互联网的一代人,它是否能持续影响下一代的AI人,目前看来存在一定的难度。在互联网时代,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,手机发展为人体的外部延展,手机应用也有一定的细分应用场景,可谓是数据时代的现实社会和大数据的连接点。终归,互联网的产品还是解决了某些刚需的问题。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,团购网站解决了卖家翻桌率和买家低价吃美味的问题;打车软件解决了便利出行的问题;电商网站解决了购物贵的问题;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解决了空虚寂寞冷的问题。总归产品还是找到了高频使用的场景。这些平台都需要大量的用户群体,需要卖方和买方的平衡,大量客户行为数据分析,再加上背后大量资本的加持,使用低价和补贴的模式,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,然后耗死竞争对手,再通过提高单价,收取高额的提升获取收益。在这个互联网思维中,最重要的就是用户量,只要产品可以持续融资,商业模式就可行,于是就有“得屌丝者得天下”的说法。即使是小米手机这种硬件产品,依然使用这种方法,前期的手机零部件的成本高于手机的售价,但是随着产品销量越来越高,供应链能力的加强,手机的零部件的成本会逐步降低,实现完全的盈利。雷军曾说,小米手机销售30万部是盈亏平衡点。在小米盈利后,雷军制定硬件的毛利不超过5%的规定,通过手机绑定用户,再实现软件的盈利。我所遇到的大多数AI的创业者,依然采用这种互联网思维。如果把的屌丝者得天下的互联网思维用在今天的AI产品,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?——必死无疑!如果把AI的能力做一个比喻,它肯定不是上层的应用,AI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,可以根据它出生产处很多的细分场景的应用,比如:AI作图、AI编程、AI写文章、AI剪辑视频等等。如果把大模型做个比喻,它应该更像安卓或者IOS这种底层的编程语言。大模型又不会像编程语言一样,具备绝对领先的优势,因为它的技术壁垒和开放接口等形态,可以让大多数有技术、有钱的公司短时间内快速训练自己的模型。基于安卓的平台,国内开发出了MIUI、MagicOS、OriginOS、ColocOS等平台,然而安卓虽然是开源,但要遵循一定的商业规则,而今天的大模型毫无行业道德可言。国内的大模型和各种OS差不多,依然是基于ChatGPT的能力训练,然后封装为企业自研模型,目前在商业领域的应用,倒是有一些商业变现,不过依赖于政策的推进,给企业定制行业大模型的倒是赚了一些钱。AI类的产品,归因还是产品,无论是AI作图、AI编程、AI聊天还是AI剪辑视频,今天在场景中已经有些应用,应用需要找场景,需要找用户,需要让用户有付费意识。今天的商业环境已经不允许通过大规模补贴培养用户习惯,AI始终是工具层面的加持,没办法形成行业的垄断,因为AI的产品本身都没有闭环的模式。为了让程序员使用智能编程工具,前有AIXcoder、现在有通义零码、comate和MarsCode,即使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,等哪天因为功能开始收费,一些用户又会转向其他平台。就和今天的剪映一样,剪映开始对某些AI剪辑视频的功能收费,一些人开始使用度咔剪辑工具。平滑的替代品太多,核心竞争力绝对不在功能,不在产品体验,而在产品上下游的生态。AI产品的盈利方向和当初的电商大战、千团大战、打车大战一样,一手抓供应方一手抓需求方,在产品自成生态之后,盈利才能凸显。未来的产品的盈利依然离不开三种方式:卖会员,卖广告、给企业供应底层技术。卖会员一定要有生态的合作伙伴,卖广告则需要有大量的使用用户群体,做企服的项目则相当的苦逼,百度从这条路出走开始面向C端用户才有了今天规模。围绕AI的生态依然需要有产品的供应商和消费方,今天的GTP Store便是这个方向的雏形,此类平台目前看来依然早期,各类应用的产品依然与真实的生产场景太远。那么AI产品还剩一条路:生态。在产品功能绝对趋同,效果又不能完全保证,如何让用户高度依赖产品,而不是投入竞品的怀抱,那么比拼的一定是未来的生态的能力。第一种生态:客户生成场景的上下游的供应。智能编程工具是否能一键提供类似应用的代码,比如:今天我要写一个微信的APP,是否有供应商愿意提供完整的底层代码,当然这类代码一定是有人通过编程工具自动生成,我只需要微调便可上线应用场景。智能剪辑工具,除了在使用场景中的洞察能力,还要有素材自动填充,并不涉及违规,能够提供别人的剪辑模板,能否内置一些别人剪辑的模板,我只需要微调即可。不但我可以在平台购买别人的成品,我也可以在平台售卖成品模板,供他人使用。如此强大的生态能力,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。第二种生态:线下见面。线上聊百遍不如线下见一面,构建平台用户的粘性可以通过构建社区+线下的生态活动。线上的活动我们有多种方式完成,竞赛、直播、生产等各种策略提升产品的用户活跃,线下定期活动更能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用户的粘性。今天的教育主播都在做线下活动,提升用户的粘性和满意度,这种方法和策略更需要详细的策划,一定可以提升用户的活跃。今天如果靠补贴培养用户的习惯,缺少生态的加持,未来有一天你培养的用户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抢走。今天的竞争已经是资源的竞争。无论多少华丽的招数,在资源的面前一文不值。
关于SaaS增长资讯可以扫码了解更多~
可直接搜索添加微信号 Buysaas和手机号 1735717876 ,或者扫码即可添加哦~

本篇内容来源于: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