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aS增长圈_明点网络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SaaS行业资讯 > 正文

SaaS行业资讯

面对财务困境的大模型厂商,能否借【周鸿祎方法论】实现逆转?

juan2024-08-11SaaS行业资讯435
The Information报道,站在大模型金字塔尖的OpenAI,今年正面临着50亿美元的亏损,现金流可能撑不了一年。

尽管ChatGPT一次又一次地惊艳了技术圈,但开支实在太高了。OpenAI的年收入预估在35亿-45亿美元,运营成本为85亿美元。
问题出在哪里,并不难理解。一种主流观点认为:虽然付费订阅已经为OpenAI贡献了19亿美元的年收入,但ChatGPT依然不是一个“杀手级应用”,这家公司的问题也恰恰就是做不出一个杀手级应用。
也正因如此,OpenAI如今盯上了搜索,把大模型能力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,推出了SearchGPT,希望借此找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。
与此同时,国内也没有停止对于AI杀手级应用的追求和探索,并且“心照不宣”地也盯上了搜索。在刚刚结束的ISC.AI 2024上,周鸿祎宣布,截至2024年7月,360AI搜索已经成为国内流量最大的AI应用。数据显示,360AI搜索的7月用户总访问量超过了国内一众热门AI应用。
但周鸿祎盯上的,又不止于AI搜索。
除了同时布局AI浏览器、AI儿童手表这样横跨软硬件的单点产品外,周鸿祎最寄予厚望的,恐怕是集结了包括360智脑在内,还有大厂——百度、火山引擎、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华为;五小虎——智谱AI、月之暗面、MiniMax、百川智能、零一万物;垂类头部——商汤科技、科大讯飞、好未来、幻方量化、面壁智能等16家国内主流大模型厂商,共同打造的集各家之所长、11项指标打败GPT-4o的混合大模型。
1.png
基于该强大的混合大模型,360发布了可以任意调度这16家大模型的C端产品——AI助手。

2.png

由于混合大模型集各家国产大模型所长,它呈现出来了强大的综合能力,并且在12个单项评测中,有11个都超越了号称“全能”的GPT-4o,因此它也在业界被称为360组建的“复仇者联盟”。

图1.png

“复仇者联盟”,挑战的反派是商业化
其实对于国产大模型来说,真正的“敌人”根本不是GPT-4o,而是商业化。
事实上,在大模型业内,早就已经普遍出现了商业化上的“失意”、产品用增瓶颈这两大困境。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六月,国内月活在千万级以上的大模型类应用仅有两个,分别是豆包和文心一言,用户规模在100万以上的也仅有8个。
3.png
众所周知,互联网世界“超级应用”的用户体量都是以亿为单位的。因此,结合大模型的重研发投入和广告投放,再对比其用户体量和增长势头,也可以宣告:基础模型App,不太可能直接成为“国民级应用”。
全球市场,ChatGPT有2亿月活,占生成式AI总流量的60%,马太效应之下年收入才到达35亿-45亿。而其他明星选手的商业化情况也不容乐观,比如Claude背后的公司Anthropic,年投入27亿美元,收入仅为OpenAI的十分之一左右。
国内市场,过去两年国产大模型领域不断跟随OpenAI的脚步,资本重注,参数越卷越高,商业化难题带来的“断粮”风险也远比硅谷严峻。
因此,无论国内外市场,在商业化的视角下,业内还没有看到“iPhone时刻”。解决商业化问题,迫在眉睫。
对此,做成了AI搜索、搞出了AI助手的周鸿祎沉淀出了一套关于做AI应用的“周鸿祎方法论”。他认为,2024年,做AI大模型最重要的有两点:
第一,找到明星场景。
第二,承认一个模型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,所以需要多个模型联合工作。
基于这个思路,360没有卷“自研大模型”,AI助手也并没有像微软一样,与一家大模型牢牢绑定。周鸿祎的产品思路是,做那个既有用户资源愿意攒局,也在技术和应用探索上有一定成果和建树,能做出杀手级应用角色,从而实现AI普惠化。
那么,周鸿祎方法论的底层逻辑,能否帮助国内大模型厂商走出这两点困境?
其实,持相近观点的不止周鸿祎,李彦宏之前也在今年WAIC大会上发表过“疑问”:“为什么大家不去认真做AI原生应用,而要去关心大模型进展?”
国内的百模大战,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对社会资源的“巨大浪费”。一开始,各个科技大厂和AI公司为了抢跑,都在和GPT比能力、秀肌肉。但2024年,既然头部大模型格局已经形成了,如周鸿祎方法论所言,也是时候该多关心明星场景和“超级应用”。
事实上,大模型商业化难、用增陷入瓶颈期,主要有三个原因:
其一,百模大战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原因,看似是因为“能力同质化严重”,实际上是大模型厂商找不准场景长板、用户不知道每个大模型适用于何种需求。比如,与GPT相比,大多数人都知道Claude在长文写作等场景上更好。而国内大多数大模型都没有找准自身定位,也就导致了留存率低、付费意愿差等情况。
第二,大模型是一种能力,不代表产品本身。如今“聊天机器人”的主流体验形态产品力指标低、易用性差,只能切中少数“创新者”的效率需求,并不具备定位优质付费群体的商业化空间。
第三,超级应用的缺失。这里的“超级”不只是用户体量上的,也有调用能力及混合架构技术上1+1>2的效果。其实,目前已经有不少应用接入了多个大模型,但在用户按需调用大模型能力的环节,效果却并不好。这是因为,简单的接入无法具备识别用户真正意图的能力。

而与之相对的AI助手,至少从混合大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层面,已经通过新的技术框架解决了大模型的痛点问题,让“复仇者联盟”真正实现了1+1>2的智能协作。

图3.png

AI应用那么多,为什么第一个跑出来的还是搜索?

业界的主流观点是,相对于新的超级应用,对于现有应用的AI化改造可以创造更大、更快的商业化价值。这也是周鸿祎和360当下要做、在做的事。
AI应用是新的“始发站”,但搜索、安全卫士、浏览器都是360积淀了多年的核心产品。放眼国内外,搜索引擎一直是与大模型能力关联最紧密的应用场景。因为在任何技术时代,搜索引擎这一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形态,都呈现出了后劲十足的商业化潜力。
找准明星场景,不是找到一个AIGC的流量能爆发的场景就够了。根据QuestMobile统计,过去一年里,超过四成的AIGC应用出现了流量倒退现象,部分高流量App的卸载率已经高达70%以上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,也让“超级应用”的赛点回归了对关键能力的思考:
4.png
比起此前一些娱乐形态的产品来说,搜索实现AI化的关键能力不只有大模型。作为一个受众广泛的高流量场景,搜索需要更强的产品力,AI搜索一定要做到足够简单、速度足够快、准确率高、推理成本低,才会获得大众的青睐。
也就是说,在正式进入定价收费时代之前,技术端的优化创新肯定是需要的,而在用户端,压缩成本或许比市场教育更重要。360AI搜索之所以让AI应用商业化“看到了希望”,也是因为践行并推动了推理成本低价的趋势。
全球范围内,低价化的AI应用也已经成为搜索领域乃至整个流量入口领域的最大变量。谁能做好AI搜索,谁就有望动摇沉寂多年的传统搜索引擎市场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,坐拥“搜索+浏览器”这一刚需场景、安全卫士等明星场景的周鸿祎,一出手就召齐了大模型领域的16家主流大模型厂商,组起了“复仇者联盟”。
所以,360这一波在AI产品上的成果,绝不只是靠“AI教父”的个人号召力。
大模型厂商需要明星场景,更需要用户量级远大于“AI爱好者”的超级生态。360将覆盖10亿+用户的产品入口和场景开放给了这些企业,对于大模型来说,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用户和数据源。
而在技术层面,360的AI助手采用了比国际主流MoE(Mixture-of-Experts)混合专家架构,更为高效的CoE(Collaboration-of-Experts)专家协同架构。这种技术架构能够通过意图识别模型,更加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;通过任务分解路由模型,也让各大模型、小模型之间有了更多的协同配合,通过类似的多重技术优化,让整个架构更为智能、高效。
周鸿祎认为,AI在中国的发展前景,要看两个指标:能否走进百行千业和千家万户。

而CoE架构及其应用产品AI助手的目的,就是集各家所长,让大模型 “落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图5.png

月亮之上,还有哪些“六便士”?

诚然,目前大模型的市场渗透率还太低,很多大模型企业在商业化方面,除了合作,其实并没有太多空间。更残酷的是:如果只拼生成能力,每一家大模型厂商的商业化想象力其实都没有那么明朗,完全不足以平衡巨额投入。
幸好,市场已经逐渐理智了下来。2024年,还在后发制人自研卷参数的大模型选手变少了,踏实做应用、做AI化改造、尝试对AI应用启动收费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而360蹚出的路,又是另一种敢于联合的精神:先集结起来,把“敌人打败”,把蛋糕做大做好,大家才有可能分到更香的蛋糕。
这一点,其实是从互联网时代以来的行业共识,也是所有大模型厂商面对投资人所讲的故事。虽然,即使有了AI助手这样的集各家所长的“六边形战士”,大模型应用和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,恐怕也难以一两年内达成。
“月亮”有了,那么可以预见的“六便士”,除了AI搜索之外,还有哪些?
同样是在ISC.AI 2024上,周鸿祎升级发布了360AI办公产品,在产品服务中打包了200+项AI权益,并推出了“击穿业内底价”的每天6毛钱付费会员服务。
可以看到,国产AI的宏大叙事正在慢慢降落,小而深的切口来了:定价策略的普惠化创新尝试,就是一枚属于AI企业的“六便士”。
前置性收费的商业化探索得到了超出预期的回报。在360AI办公大会员推出的首月,就获得了近10万付费用户。由此可见,办公、营销等这些高频刚需的场景并没有过时,反而应该让更多AI企业回归初心,用付费效率产品为普通人省钱、减负,而不是徒增开支。
当然,做好200多项AI功能亦需要投入庞大的资源,但周鸿祎可以选择进一步开放生态,把360AI办公也开放给更多的中小企业,像360AI甄选一样,通过好用的AI工具服务连接用户和开发者,让大家都能找到分一杯羹的“六便士”,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AI应用的创新生态。
现如今,大模型领域“技术派”的尺度定律(Scaling laws)暴力游戏方式,已经到了瓶颈期;而“应用派”以应用为导向,解决商业化难题也至少不再是空头支票。而所谓“周鸿祎方法论”,则是应用派的代表性方法论,相较于“个人英雄主义”,他们更加“实用主义”,更加相信分工协作和生态的力量。
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翻译任务,“周鸿祎方法论”的逻辑,也能体现如何通过大模型的相互协作来接近或超越人工的精度:用文心一言做第一遍翻译,用通义千问做翻译原稿和正文对比,再把对比交给百川大模型做润色,最后进行改写。
从商业化的视角来看,同样的任务和需求,效果越接近或超越人工,就越能依靠成本优势产生更大的盈利空间。
漫威宇宙坐拥无数个有魅力的超英IP,但其中最成功的作品仍然是《复仇者联盟》。“八仙过海,各展所长”这种既可独当一面、又能携手并进的精神,一直都是技术变革中最需要的“明星效应”。AI浪潮也不例外。
如今,周鸿祎和360已经抢先一步嗅到了AI浪潮中混合、集成、开放背后的价值和机遇。如果这种模式能够探索成功,对于大模型商业化漫漫长路上的后来者也会是一种巨大的激励。

以上文章来源于36氪研究院 ,作者36氪研究院

×